各類流行音樂風格

藍調

  藍調是美國流行樂源頭之一,也是西方黑人音樂的重要根基。藍調源於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一帶,是南北戰爭後發展出的一種黑人歌唱形式。它是非洲黑人文化在美國變形之後所形成的音樂風格,對爵士樂、搖滾樂等流行音樂形式產生重要影響。

鄉村藍調(Country Blues)
Robert Johnson: Me And The Devil Blues
古典藍調(Classic Blues)

  主要是指1920年代由一批女歌手演唱的商業藍調。北方的藍調主要集中在芝加哥,這裡是黑人北遷的目的地,也是唱片工業重鎮。出於商業目的,這些來到芝加哥的歌手與爵士樂團合作,這類的藍調開始變得流行。

  貝西 ‧ 史密斯 (Bessie Smith) 是這批女歌手中影響最大的,被人稱為「藍調皇后」。她 1923 年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錄製第一張唱片《消沉藍調》(Down Hearted Blues) 一上市便銷售兩百萬張。1925 年錄製的《聖路易斯藍調》(St. Louis Blues) 中,她的歌聲與路易斯 ‧ 阿姆斯壯的小號交相呼應,成為古典藍調標誌性的作品。

  《聖路易斯藍調》是威廉 ‧ 漢迪 (William Handy) 1914 年的作品,他是一名職業作曲家,寫了很多優秀的藍調歌曲。

Bessie Smith: Down Hearted Blues
Bessie Smith: St. Louis Blues
William Handy: St. Louis Blues
城市藍調(Urban Blues)

  隨著大批黑人在城市定居,藍調音樂被帶進了城市。原本鄉村藍調的內容已經無法唱出城市黑人的情感,這時發展出了更適合城市黑人的新風格 – 城市藍調。
  城市藍調主要反映城市黑人的生活,結構上變得相對固定,一般採用「藍調12小節」(Twelf-bar Blues) 的曲式。
  這時開始有電吉他的使用。由於加入了電聲樂器,藍調從黑人的民歌變得更流行化、都市化。口琴也在城市藍調中流行起來,索尼男孩威廉姆遜 (Sonny Boy Williamson) 是將口琴引進城市藍調樂團的開創者之一。

Sonny Boy Williamson
節奏藍調(Rhythm & Blues)

  1940年代末 Billboard 雜誌取消了「種族唱片」這種帶有種族印記的稱呼,開始將黑人音樂稱為「節奏藍調」。於是唱片公司開始不斷地推出節奏藍調的唱片,並通過 Billboard 排行榜來宣傳,於是這種藍調風格開始興起。
  節奏藍調以城市藍調為基礎,融合了搖擺樂 (Swing) 和布吉烏吉 (Boogie Woogie) 的特點,節奏變得更有推進力。這時開始使用電聲樂器,並加入薩克斯風與銅管樂器,使藍調音樂有很不同的風貌。
  最具代表性的樂手有馬迪 ‧ 沃特斯 (Muddy Waters:) 和 B. B. 金 (B. B. King)。

Muddy Waters: Mississippi Delta Blues
藍調之王 B. B. King
藍調12小節  (Twelve-bar Blues)

  是一種和聲進行,常見於爵士樂或是早期搖滾樂中。最基本的形態以級數和聲符號表示:

I7 – I7 – I7 – I7 –
IV7 – IV7 – I7 – I7 – 
V7 – IV7 – I7 – I7

藍調12小節
布吉烏吉 (Boogie-woogie)

  是一種快速演奏的藍調鋼琴風格。這種音樂最初興起於十九世紀末美國南方德克薩斯州與路易斯安那州伐木區的酒吧音樂。1920年代被帶到北方,在芝加哥得到發展,在1940年代對節奏藍調的形成產生的很大影響。

  布吉音樂的特色是左手彈奏固定形式的低音 (低音線或是加上和弦),而右手彈奏複雜的即興旋律。使用 I, IV 與 V 的和絃形成不斷反覆的和聲進行,通常會使用藍調12小節。

Clarence Smith: Pinetop’s Boogie Woogie
布吉烏吉鋼琴

爵士樂

  爵士樂十九世紀末誕生於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港口城市紐奧良 (New Orleans)。它是以非洲文化與歐洲文化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音樂類型。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藍調、散拍音樂 (Ragtime) 與黑人銅管樂。

散拍音樂 (Ragtime)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流行於紐奧良的鋼琴音樂類型,被認為是爵士樂的雛型。「散拍音樂之王」的喬普林 (Scott Joplin) 一生共創作 39 首散拍音樂作品,對此類音樂的發展影響重大。

  散拍音樂的左手在下方低音與上方和弦之間來回快速跳躍,形成很熱鬧、節奏感強烈的特色。還會不時地使用切分與「重音錯置」的節奏,形成即興式的律動感,也使音樂具有很新鮮、打破傳統的風味。

Scott Joplin: Maple Leaf Rag
爵士音樂特色
  • 節奏方面:使用切分 (Syncopation) 與搖擺 (Swing) 
  • 音階與和聲方面:藍調音 (Blue notes)、藍調音階藍調12小節
  • 演奏方式:即興 (Improvisation) 

  切分是強調弱拍的節奏,常見於流行音樂中,有多種形態變化。

  Swing 是源於爵士樂的演奏方式,將一拍中的兩個音以長-短的節奏演奏,產生「搖擺」的效果。此記譜法可以大概表示 Swing 的節奏:

藍調音為降低的三、五、七度音(藍色表示)
藍調大音階
藍調小音階

  爵士鋼琴三重奏 (Jazz Piano Trio) 的組合為鋼琴、鼓、貝斯。許多爵士團體會以此組合再加上其他樂器,例如以著名鋼琴手 Dave Brubeck 為首的四重奏是加入了薩克斯風,小號手 Wynton Marsalis 的五重奏是加上小號與薩克斯風。

Bill Evans Trio
Dave Brubeck Quartet
The Wynton Marsalis Quintet and the Sachal Jazz Ensemble

風格與著名樂手

芝加哥爵士 (Chicago Jazz)

  代表樂手有小號演奏家暨歌手路易斯 ‧ 阿姆斯壯 Louis Armstrong (1901-1971) 。他開創了「擬聲唱法」(Scat),成為日後爵士歌手的重要演唱形式。

  「擬聲」的意思是模擬樂器的聲音與即興,這是一種即興的歌唱方式,以無意義的單字或音節發聲、自由吟唱。

Louis Armstrong
Ella Fitzgerald 是擬聲唱法的重要代表歌手
搖擺樂 (Swing)

  1930-1940 年代中期風靡全美,此時大樂團 (Big Band) 是爵士樂的重要形式。代表的有班尼古德曼 (Benny Goodman) 與艾靈頓公爵 (Duke Ellington) 的大樂團。

Benny Goodman Orchestra: Sing, Sing, Sing
Duke Ellington Orchestra: Take The A Train
咆勃爵士(Bebop)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是爵士史上重要的革命家,引領了咆勃樂潮流。這是一種狂放、炫技、咆哮般的風格,強調音樂個性與演奏技巧的展現。因為以極快的速度演奏,對於樂手演奏技巧要求很高,而且很強調個人即興獨奏。此風格的和聲非常複雜且變化多,藉由頻繁離調、轉調形成極具個性的音樂特色。在演奏形式上,精簡了樂團編制,經常是由三至六人組成的小樂團,主要樂器有鋼琴、貝斯、鼓、小號、薩克斯風,其中小號、薩克斯風負責旋律部分,鋼琴、貝斯與鼓為節奏組。

Charlie Parker: The Bird
冷爵士(Cool Jazz)

  1949年小號手 Miles Davis 和他的九重奏樂團錄製了專輯《冷的誕生》(Birth of the Cool),開啟了一種新的爵士樂風格。這是一種輕鬆輕柔的爵士樂,與咆勃樂的緊張狂放風格形成顯著對比。

Miles Davis: Birth of the Cool
John Coltrane Quartet
爵士鋼琴大師 Keith Jarrett

鄉村音樂

(待續) 起源於美國南方與阿帕拉契山區 

Nashville

Taylors

Jimmie Rodgers
Elvis Presley: Blue Moon of Kentucky
John Denver (多布羅、斑鳩)

搖滾樂

(待續)

Chuck Berry: Johnny B. Goode
Elvis Presley: Jailhouse 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