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發展史(一)

鋼琴的前身

Hammered Dulcimer 

  以槌子擊絃發聲的敲擊樂器,在瑞士、奧地利、南德一帶稱為 Hackbrett。在中國也有同類樂器—揚琴。

最早的鋼琴

  義大利製琴師 Bartolomeo Cristofori (1655-1731) 在約 1700 年前後製作出一種稱為 “gravi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 的新樂器,意思是可以奏出弱 (piano) 與強 (forte) 的琴,是最早的鋼琴。

  目前世界上僅存三台由 Cristofori 所製的鋼琴,分別收藏於:

  1.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720製)
  2. Museo Nazionale degli Strumenti Musicali, Rome (1722製)
  3. Museum für Musikinstrumente der Universität Leipzig (1726製)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的是三台中最早的一台,有 54 琴鍵,音域為 F1, G1, A1-c³。每個音有兩條弦

Cristofori Piano, 1720.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01788
Bartolomeo Cristofori

 比較大鍵琴與 Cristofori 的鋼琴,大鍵琴無法做出顯著的音量變化,而鋼琴可以聽到弱中強

大鍵琴、Cristofori 鋼琴的敲弦機制

 Christofori (1720) 的仿製琴

 Lodovico Guistini 於1732 Florence 出版的12首奏鳴曲是最早專為鋼琴創作的樂曲。

席柏曼鋼琴

席柏曼 (Silbermann, 1683-1753) 是巴洛克時期重要的管風琴、大鍵琴製琴師。這台是 Friedrich II 鋼琴 (1745) 的仿製琴,有皮革製的琴槌。

  • 0:53 將手桿 (Zug) 往下扳,制音器 (damper) 就抬起,琴弦能自由震動,如同現代鋼琴延音踏瓣的效果。
  • 1:30 抬起 damper 演奏巴哈降e小調前奏曲。
  • 3:05 後面的機關往上拉,象牙條(Elfenbeinleiste) 碰到琴弦,發出如大鍵琴的音色。

From the Clavichord to the Modern Piano

四架鍵盤樂器:

  1. Clavichord:16世紀德國琴的複製琴 (1:00-3:29)
  2. 大鍵琴:1617年的琴的複製琴 (3:29-6:43)
  3. 18世紀鋼琴:依照Walter琴做的複製琴,58鍵 (6:44-)
  4. 現代鋼琴 Steinway

Clavichord和大鍵琴有何不同?18世紀鋼琴與現代鋼琴有何不同?

  • 0:00- mechanism, escapement
  • 2:30 Mozart 時代鋼琴,膝桿 (Knee lever)
  • 4:25 & 6:26 用 fortepiano 和現代鋼琴彈 Mozart

維也納式鋼琴

Matthias Heilmann 1785。皮革包裹、很小的琴槌。這架鋼琴有三個膝桿:

  • 右邊是柔音 (Modulator):將一條布放入琴弦和琴槌之間,產生弱音器的效果
  • 左邊是延音機制 (Sustaing mechanism),演奏 Haydn 奏鳴曲的效果
  • 中間是巴松管效果:將一塊皮革包裹的黃銅片布放到低音琴弦上,產生很吵的音色
維也納敲絃系統 Viennese Piano Mechanism

也稱德式機制 (German Action),德文 Prellzungenmechanik。

莫札特的琴 – Anton Walter (c.1782)
  • 鍵盤五個八度 F1 – f³,61鍵。
  • 皮革包裹的琴槌,比現在鋼琴琴槌小很多。整個敲弦系統較英式鋼琴輕很多,敲弦速度也較快。
  • 弦的張力小,只有約 2000 Kg。貝多芬時代的琴弦張力約 5000 Kg,現代琴約 20000 Kg。
  • 兩個膝桿控制制音器、
  • 手柄 (Hand stop) 操縱 Moderator 與 Celesta 效果
莫札特的 Walter 琴有五個八度 (F1 – f³) 的鍵盤 (Andy Yang 攝)
Robert Levin: Lecture on Mozart’s personal fortepiano
Robert Levin plays Mozart on Mozart’s piano

用 Walter 鋼琴彈貝多芬

《悲愴》第一樂章 (1797)

Anton Walter 製的琴因為有 Back-Check 可以彈得很快 (2:45)

Fortepiano by Chris Maene after Anton Walter (ca. 1795)
Pianist: Tom Beghin
《月光》第一樂章 (1801)

 貝多芬在譜上寫 “Senza Sordino” (without damper) 不使用制音器

  • 將制音器抬起演奏 (7:14)
  • 膝桿抬起制音器 (0:58)
  • 使用 moderator 彈奏 sempre pianissimo (1:10)
  • 1788年 Kober 的方形鋼琴 (Square piano) 使用手柄 (Hand stop) 抬起制音器 (1:54)。不使用制音器的彈法又稱「天上的」 (Celestial stop)

 Anton Schindler 1850 年代在貝多芬傳記校訂版中寫,當時的鋼琴因為增強的音量,已經無法照貝多芬的指示演奏

Piano Tales: History of the early piano

這系列的影片介紹 1750-1850 年間鋼琴發展的歷史

#1: Introduction and Shudi Harpsichord 1744
#2: Shudi & Broadwood Harpsichord 1775: Haydn and CPE Bach
  • anonymous German (?) pianoforte (ca. 1785)  
  • Viennese fortepiano by Michael Rosenberger (ca. 1800)
  • Viennese fortepiano by Mathias Müller (ca. 1810): 6 octaves, 4 pedals
  • Viennese fortepiano by Joachim Ehlers (ca. 1815): 6? octaves, 5 pedals
  • Viennese fortepiano by Conrad Graf (1827)
  • Johann Baptist Streicher (1839)
  •  Ignace Pleyels of 1829 and 1842
#10: Erard 1837. What did Mendelssohn and Liszt like?

#11: Broadwood 1854 Schneider 1850. Clara & Robert Schumann
  • Broadwood 1854: English action
  • Schneider 1850: Viennese action

Graf 的鋼琴

R. J. Regier 1989 年依照 Conrad Graf 1822 製作的仿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