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roducts in the cart.
時期與風格(一)
中世紀 Middle Ages (476-1453)
單音音樂(Monophony):只由旋律組成的音樂,沒有伴奏、和聲或和弦。
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名稱來自教皇葛利果一世(Pope Gregory I, 540-604)。這些是拉丁文單聲部的祈禱歌曲。屬於單音音樂(Monophonic music)。
【曲例】葛利果聖歌〈垂憐經〉Gregorian Chant: Kyrie
歌詞與翻譯
Kyrie, eleison. 上主,求你垂憐。(Greek: Κύριε ἐλέησον)
Christe, eleison. 基督,求你垂憐。(Χριστὲ ἐλέησον)
Kyrie, eleison. 上主,求你垂憐。
葛利果聖歌〈垂憐經〉
複音音樂(Polyphony):多聲部的音樂,有兩個或以上獨立的旋律。
奧爾干農(Organum):最早的複音音樂(Polyphonic music)。
【曲例】雷奧寧(Léonin, ca. 1163-90): Viderunt Omnes
歌詞與翻譯
Viderunt 將看到
Omnes fines ferrae salutare Dei nostri 天涯海角,我主的救贖
戀歌(Minnelieder):中世紀晚期約1000-1200年有樂手、抒情詩人(Minnesänger)到處遊唱作樂。他們不只將消息與新鮮的事物帶到各地,也以音樂娛樂大眾,還會用戀歌取悅貴婦獲取報酬。這些歌曲是抒情詩人以中古高地德語創作的。瓦爾特的作品特別豐富,有90多首戀歌以及150多首格言詩。
【曲例】瓦爾特〈菩提樹下〉 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1170-1230): Unter der Linden
歌詞與翻譯
Under der linden 菩提樹下
an der heide, 原野上,
dâ unser zweier bette was, 我們的床那裡,
dâ muget ir vinden 你們在那兒可以找到
schône beide
gebrochen bluomen unde gras. 斷掉的花和草。
Vor dem walde in einem tal, 在河谷樹林裡,
tandaradei, 湯答啦黛,
schône sanc diu nahtegal. 夜鷹美妙地唱歌
Ich kam gegangen 我去
zuo der ouwe, 河谷草地,
dô was mîn friedel komen ê. 我愛人去的地方。
Dâ wart ich enpfangen, 我在那兒被親切地迎接,
hêre frouwe, 像個貴婦,
daz ich bin sælic iemer mê. 我總是很快樂。
Kuster mich? Wol tûsentstunt: 他有吻我嗎?大概一千次吧!
tandaradei, 湯答啦黛,
seht, wie rôt mir ist der munt. 看,我的嘴多麼紅啊!
Dô het er gemachet在那裡他準備了
alsô rîche 一張漂亮的
von bluomen eine bettestat. 用花朵舖的床
Des wirt noch gelachet 現在一定還會被人
inneclîche, 在心中取笑
kumt iemen an daz selbe pfat. 如果經過那條路的話。
Bî den rôsen er wol mac, 看到了玫瑰大概,
tandaradei, 湯答啦黛,
merken, wâ mirz houbet lac. 就會認出我枕頭之處。
Daz er bî mir læge, 他躺在我身旁,
wessez iemen 如果有人知道
(nû enwelle got!), sô schamt ich mich. 我會覺得不好意思。
Wes er mit mir pflæge, 他和我做了什麼,
niemer niemen 沒有人會知道,
bevinde daz, wan er und ich, 除了他和我之外
und ein kleinez vogellîn – 還有一隻小鳥,
tandaradei, 湯答啦黛,
daz mac wol getriuwe sîn. 牠大概可以保守秘密。
文藝復興時期 Renaissance (1453-1600)
經文歌(Motet):源於十三世紀的多聲部聲樂曲。文藝復興時期的經文歌為宗教歌曲,歌詞為拉丁文的經文,用於宗教儀式與敬拜場合。賈斯昆(Josquin Desprez, ca.1450-1521)、帕勒斯提納(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拉索(Orlando di Lasso, 1532-1594)為重要作曲家。
【曲例】賈斯昆《萬福瑪麗亞》Josquin des Prez: Ave Maria gratia plena
彌撒曲(Missa):基督教彌撒儀式中所用的聲樂曲,分為普通彌撒與特有彌撒。普通彌撒包含垂憐經(Kyrie)、光榮頌(Gloria)、信經(Credo)、聖三頌(Sanctus)、羔羊讚(Agnus Dei),有固定的經文,除了垂憐經是希臘文,其餘是拉丁文。
【曲例】帕勒斯提納《教皇馬切利彌撒》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Missa Papae Marcelli
牧歌(Madrigal):文藝復興時期旋律成為音樂創作的重點,當時在義大利牧歌很流行,這類歌曲是以詩或抒情歌詞譜成的。帕勒斯提納 (1524-1594) 創作的兩本牧歌集印刷出版廣為流傳。
魯特琴歌曲:以魯特琴伴奏的獨唱曲,文藝復興時期晚期很盛行,英國作曲家道蘭(John Dowland, 1563-1626)創作了許多此類歌曲。
【曲例】道蘭《留吧,我的眼淚》John Dowland: Flow, my tears
【曲例】《綠袖子》Greensleaves
Greensleaves 是16世紀開始流傳於英國的民歌。